由上海审批发证的17类工业产品简化审批程序,取消发证前的产品检验环节。今年8月起,除了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广东都开始推行相同的改革。
六个月,对任何企业都是宝贵的,但对必博Bibo 磨料磨具 (上海)有限公司的大部分技术人员而言,这段时间曾经只能消磨在“文山会海”中——其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即将到期,为申请新证,要通过监管部门组织的实地核查和产品检验,这两个环节一般耗费半年,期间准备的文件可以堆成一座小山。
所以,当被告知发证前只需提供四种文件材料,最快一个工作日内就能通过审核拿到新证时,必博Bibo公司的负责人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结果,在8月16日提交申报材料后,17日下午,他真的就从上海市质监局业务受理中心拿到了全市首张新证。
这一切,要归功于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批制度改革:由上海审批发证的17类工业产品简化审批程序,取消发证前的产品检验环节,实地核查环节则后置到发证后的三个月内完成。这也是上海自贸区孕育出的又一项向全国复制推广的成功经验,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的要求,今年8月起,除了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广东都开始推行相同的改革。
必博Bibo磨料磨具(上海)有限公司负责人正在许可文件上盖章
企业承诺得到充分信任
此次改革,首先“砍”掉的是一大叠申请材料。
“平面布局图、生产设备一览表、原材料清单……”必博Bibo公司制造工程部经理王青坦言,原本提交的申请材料,至少要八个核心文件,每个文件平均十几页,在网络申请渠道还没开放前,申请人几乎都是捧着厚厚一叠材料,小心翼翼地向窗口挪动。现在,只要在线提交“一单一书一照一报告”四份材料就够了,即一张许可证申请单、一份承诺书、一张营业执照和一份有资质检验机构出具的产品检验合格报告,解放了十几名技术人员两到三周的准备时间。
其次,改革取消了发证前的产品检验环节,不再实施对企业产品的抽样、封存和检验,转而信任企业提交的有资质检验机构出具的产品检验合格报告。
王青表示,公司本来就会请第三方机构对其产品进行检验,再由监管部门指定的机构上门检验,实际上是一种重复。由于需要检验的砂轮单价不菲,且种类多,每个种类要留20个样品供检验,因此为了“额外”的这次检验,该公司可能要损失30多万元,因为供检验的样品不能作为产品对外销售。和产品检验环节同时被取消的,还有相关检验费用,一般情况下,一个工业产品的相关检验费用从700元到5万多元不等,这笔费用的减免让企业如释重负。
将实地核查环节由发证前放到发证后,还让企业没有了停产的顾虑。根据相关规定,企业应当在许可证到期六个月前向主管部门提出延续申请,逾期申请,一般将按照新证申请来办理,而新证办理涉及实地审核等环节,要比延续原证有效期花费更多时间。如果申请的时间晚了,在等待新证发放的过程中,原证就可能过了有效期,企业必须按规定停产停售,后果严重。
三次改革心中底气十足
业内人士指出,今年8月起的这次改革,几乎已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发证前的审批程序精简到了。回顾上海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批制度改革的历程,可以发现,上海如此大幅度的改革,绝非一蹴而就,而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去年4月,在上海自贸区试验成功的基础上,上海启动改革,全面清理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批环节的前置条件,凡是不涉及产品质量安全必备条件和产业政策的内容一律取消。这意味着,在受理环节,企业不用再带各种材料证明自己符合哪些前置条件,送到窗口的文件变得越来越“薄”。
今年2月,上海自贸区再次先试先行,“升级”了改革,取消了发证前的产品检验环节,并同步实行告知承诺制度,即对许可证到期申请延续的企业,企业承诺生产条件未发生变化,且许可证有效期内产品质量未受行政处罚,可免于实地核查和产品发证检验,直接发证。与此同时,上海自贸区还首创“一企一证”,即企业只需一次申请、一次审批,就会领到一张包括多个产品类别的许可证;而改革前,生产许可证需按产品类别逐个申请、逐一颁发。中国石化上海高桥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一分部就成为全国“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共申请了三个类别产品的生产许可,结果一并核查,最多节约了27天,减少相关成本18734元。
仅过了半年,上海经验便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取消发证前的产品检验,在全国六个省市复制推广。对此,上海市质监局局长黄小路表示,上海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批制度改革的每一步,都是监管部门和社会各界智慧的结晶,“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是大势所趋,但怎么简化,何时简化,必须心里有底,而不是盲目地为改革而改革,忽视了有效实施所要满足的实际情况。”市质监局负责人表示,之所以有底气循序渐进地改革创新,是因为质监部门和相关监管部门、高校成立了课题组,对改革推进的周期和力度作了充分调研。
分类监管精准守住底线
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降低了,但对监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改革后,通过“放”掉产品检验环节,让企业通过实地核查就能持证生产,可以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但这不等于放松对企业产品质量的监管,在这方面,把关只会更严格。据介绍,上海质监部门将把事中事后监管提前,对新获证企业,立即安排执法人员对企业进行监督,在为企业减负的同时,确保监管不缺位。
“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上海市质监局产品质量监督处副处长丁涛表示,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批制度改革的一大亮点是“信任”,对于企业申请许可证时提交的承诺书和有资质检验机构出具的产品检验合格报告,监管部门报以信任,仅做形式审查。如果在发证后的实地核查环节,发现企业“说谎”,那么企业就必须承担更严重的失信责任。据透露,如果监管部门发现企业的承诺与实际不符,或条件不能满足发证标准,许可证就将被撤销。此外,监管部门还计划将失信单位的信息报送到市级信用平台,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制。
事中、事后监管的任务繁重,如何确保监管的效率,又如何在加强监管的同时,不挫伤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是门学问。上海市质监局表示,产品质量法所调节的产品是无限的,从实体来说可能至少是五万种,但实际上,这些产品的风险程度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一种产品,风险等级也不一样,因此改革后的精准监管本质上是分类监管。
据透露,上海质监部门已经初步形成了产品风险名单,将安全性或者质量要求高的,作为重点抽查对象;低风险或质量要求不高的,降低或减少管理。如今,任何工业产品获证生产企业都能在名单里对号入座,找到其对应的监管等级和抽查频次。
企业获得许可后,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监管部门将在三个月内进行实地核查。
来源:中国涂附磨具网